气胀轴维修时判断轴体焊缝开裂,可按从简单到复杂、从表面到内部的顺序,结合目视、无损检测等方法操作,既能快速筛查表面裂纹,也能精准识别隐藏缺陷,具体方法如下:

1、目视与辅助工具检测
这是最基础的初步筛查方式,适合快速发现明显的焊缝开裂。先彻底清理轴体焊缝表面的粉尘、油污、锈蚀等杂物,避免遮挡缺陷。之后用肉眼直接观察焊缝是否有明显的线性纹路、断裂痕迹,或焊缝边缘是否有剥离迹象。若需排查细微裂纹,可搭配 10 倍放大镜,采用 45° 侧光照射法,能清晰发现 0.1mm 级别的细小裂纹;若轴体内部隐蔽位置有焊缝,还可借助内窥镜深入观察,避免遗漏视线盲区。该方法成本低、操作快,但仅能检测表面及近表面的明显裂纹,无法判断内部隐患。
2、充气肥皂水检测
结合气胀轴的充气特性,可通过密封测试间接判断焊缝是否开裂。先将气胀轴组装密封后充气至额定压力(通常 0.4 - 0.8MPa),接着把调配好的肥皂水均匀涂抹在焊缝及周边区域,仔细观察涂抹处是否持续冒出气泡。若有气泡连续产生,说明焊缝存在开裂或气孔等漏点,气体从缝隙中溢出导致气泡生成。这种方法能精准定位表面及浅表层的贯通性裂纹,尤其适合判断裂纹是否影响轴体密封性能,操作简单且适合现场维修时快速排查。
3、渗透检测
该方法适合检测焊缝表面极细微的开口裂纹,适配不锈钢、铝合金等非铁磁性材质的气胀轴。操作时先彻底清洁并干燥焊缝表面;随后均匀涂抹红色渗透剂,静置一段时间让渗透剂充分渗入细微裂纹;之后清除表面多余渗透剂,再喷涂显像剂。若焊缝有裂纹,渗入的渗透剂会被显像剂吸附渗出,形成清晰的红色纹路,以此确定裂纹位置和走向。不过该方法仅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,且检测后需再次清洁轴体避免化学残留腐蚀。
4、磁粉检测
针对铁磁性材质的气胀轴焊缝,可采用这种方法检测表面及近表面的裂纹。先清理焊缝表面杂质,再用磁粉检测设备对轴体焊缝区域磁化,此时若焊缝有裂纹,缺陷处会产生漏磁场;接着喷洒磁性粉末(或磁悬液),磁粉会被漏磁场吸附聚集,形成明显的磁痕。若在暗室中搭配紫外线灯,荧光磁粉会发出绿光,能更清晰地显示细微裂纹。检测后需对轴体做退磁处理,防止残留磁性影响气胀轴后续使用。
5、超声波检测
若要排查焊缝内部的隐蔽裂纹,超声波检测是常用手段,如同给焊缝做 “B 超”。检测前清洁焊缝表面,在探头与轴体间涂抹耦合剂(排除空气,保障声波传导);之后用探头向焊缝发射高频超声波,超声波在焊缝内部传播时,若遇到裂纹等缺陷会发生反射。通过仪器接收并分析反射波的信号波形、传播时间,可精准判断内部裂纹的位置、深度和大致尺寸,检测精度能达 0.1mm,可发现埋藏在 2mm 深的内部缺陷。但该方法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,需结合经验解读检测数据。
6、射线检测
适用于对焊缝内部裂纹检测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,比如大型重载气胀轴。利用 X 射线或 γ 射线穿透轴体焊缝,因裂纹与轴体母材密度不同,射线穿透后的衰减程度有差异,通过平板探测器等设备生成焊缝内部影像。若影像中出现线性阴影,大概率是内部裂纹。该方法能直观呈现内部缺陷,但设备成本高,且有辐射风险,需专业人员在防护环境下操作,一般用于关键气胀轴的深度故障排查。